当前位置:首页 > 美食养生 > 正文内容

银杏果是“药”有小毒 随意捡食要不得

生活百科5年前 (2019-11-12)美食养生489
银杏果其实就是中药里的白果,又名鸭灵眼,是银杏的种仁,味甘,微苦、涩,性温,有小毒,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熟食温肺、益气、定喘嗽、缩小便、止白浊;生食降痰、消毒杀虫”。

秋意渐浓,眼瞅着一棵棵银杏树都黄了,不少银杏果落满地,不时有过往的路人弯腰捡拾银杏果,装入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。

银杏果是个啥?

银杏果其实就是中药里的白果,又名鸭灵眼,是银杏的种仁,味甘,微苦、涩,性温,有小毒,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熟食温肺、益气、定喘嗽、缩小便、止白浊;生食降痰、消毒杀虫”。

专家介绍,银杏果主要产于山东、江苏、广西、四川、河南、湖北等地,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,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。虽然白果药用价值很高,但银杏果是不能随意食用的,有报道显示,近年来,全国各地时有因食用银杏果而导致中毒的事件发生。

银杏果就是开心果?

有些人总把开心果和银杏果混淆,其实开心果与银杏果外形有些相似,但开心果并不是银杏果,他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品种。

开心果与银杏果富含的营养物质也不一样,开心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物质以及矿物质元素,卡路里以及脂肪含量都比较低。银杏果虽然也富含多种维生素物质,但是糖类以及脂肪相对较多。在口感上,开心果口感比较清脆,银杏果口感比较软,类似于晒干的红薯,虽然糖类较多,但是在食用时有清淡的味道,没有甘甜的口感。

银杏果该怎么吃?

“听说有人将采来的银杏果或银杏叶片直接泡茶饮用,这是很危险的。”专家介绍,这样泡出来的银杏果茶,饮用过多或者饮用时间过长都会损害心脏。

银杏果是由肉质外皮、骨质壳、膜质内皮、种仁与胚芽组成。银杏果含小毒,一般中毒剂量为10~50颗,中毒症状发生在进食银杏果后1~12小时,表现为发热、呕吐、腹痛、泄泻、惊厥、呼吸困难,严重的还可导致呼吸衰竭,所以怎么吃银杏果尤为重要。专家指出,银杏果入药十分有讲究,需要经过多道程序制成银杏制剂后才行。

现代科学证明,银杏种仁有抗大肠杆菌、白喉杆菌、葡萄球菌、结核杆菌、链球菌的作用。中医素以银杏种仁治疗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气管炎、肺结核、白带、淋浊、遗精等疾病。银杏种仁还有祛斑平皱、治疗疮癣的作用。常见的慢性咳嗽痰稀患者,用银杏种仁10克、冰糖15克,煎水服,日服2次,一周可见效;中医也常用其治疗儿童遗尿症,也有较好疗效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shjkbj.com/3847.html

标签: 标签1标签2
分享给朋友:

“银杏果是“药”有小毒 随意捡食要不得” 的相关文章
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两款养生益寿饼
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两款养生益寿饼

以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期颐饼、益脾饼为基础方,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、采用药食两用原料精心研制了两款富含中医药特色的药膳小饼,名为“期颐”小饼。 年满百岁为期颐,语本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百年日期、颐”;郑玄注:“期,犹要也;颐,养也。不知衣服食味,孝子要尽养道而已。”我们以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期颐饼、益...

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

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

大家需要注意的是,适合吃什么食物,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,不能太过机械,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,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。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讲到人体五脏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)就可以用不同颜色、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。 食物...

金秋到来南瓜“尝” 亦饭亦菜清甜香

金秋到来南瓜“尝” 亦饭亦菜清甜香

南瓜是养生菜、保健饭,药食兼备;它性温味甘,入脾、胃经,具有补中益气、消炎解毒的功能,其叶、花、藤、种子也供药用。 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,原产美洲大陆,明代中期漂洋过海,传入我国,所以它还被称作番瓜、倭瓜、窝瓜。它生命力极强,春天绽芽吐绿,夏季蔓秧开花,一棵南瓜秧苗可以蔓延半亩田...

秋风起,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

秋风起,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

螃蟹虽肉嫩肥美,但中医学认为其味咸、性寒,实属寒凉之物,故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孕妇都不应过多食用。 俗语有云“秋风起,蟹脚痒;菊花开,闻蟹来”,意思是说,螃蟹一年四季都能吃,但是秋天是吃蟹最好的季节。中国民间素有“蟹肉上席百味淡”的说法,美食家将吃螃蟹作为“秋天最隆重之事”,就连著名作家梁实秋...

豆卷又称“如意菜” 利水泻湿又祛斑

豆卷又称“如意菜” 利水泻湿又祛斑

豆卷又称为豆芽,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,《神农本草经》中称豆卷:“味甘,平。主湿痹筋,挛膝痛”。 豆卷又称为豆芽,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,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,故又被称为“如意菜”,豆卷与豆腐、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。豆卷与笋、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...

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

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

长夏涵盖了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五个节气,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,所以,长夏养生重在防湿、祛湿。 虽然处暑了,但目前仍处在长夏这一阶段。长夏涵盖了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五个节气,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,所以,长夏养生重在防湿、祛湿,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祛湿粥茶饮: 茯苓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