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美食养生 > 正文内容

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

生活百科6年前 (2019-11-12)美食养生423
正确进补无疑有很多好处,但进补也有很多参数和变数,最常强调的就是因人、因病、因时而异,各取所需。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进补,正确进补可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、改善体质、调节脏腑的机能、延缓衰老、美容护肤等等,所以在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正确进补无疑有很多好处,但进补也有很多参数和变数,最常强调的就是因人、因病、因时而异,各取所需。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进补,正确进补可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、改善体质、调节脏腑的机能、延缓衰老、美容护肤等等,所以在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进补也有很多参数和变数,最常强调的就是因人、因病、因地、因时而异,各取所需。

因人而异

由于性别、年龄、生理状况、形体差异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的不同,对膳食会有不同的要求,因此,对于保健食品的选择不能千篇一律。同样的一种补品对一类人可能效果显着,而对另一类人可能适得其反。

例如牛奶对大多数人是理想的营养食品,但少数人体内缺少乳糖酶,食后就会出现腹胀不适甚或腹泻;食用同等剂量的龙眼肉,有人食后能安眠,有人则上火失眠。

体质虚弱的老人进行食补时,注意首先区别阳虚还是阴虚,阳虚宜多选用羊肉、狗肉等进补,而阴虚则宜食龟肉、鳖肉、鸭肉、蛤蜊肉等滋阴食品。

因病而异

无论药疗还是食疗,中医有个基本原则是对应性治疗,即“补不足,损有余”,按照中医理论,食疗过程中应遵循“寒者温之、热者凉之、虚者补之、实者泻之”的原则。

而对疾病,则应根据其轻重缓急的不同,遵循“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”的原则。“标”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,“本”是疾病发生的机理和病机,一般慢性疾病多从治本着手,急性病则多先治其标再治其本或标本同治。

因此,对不同的疾病,食补也应有不同的食补原则。如糖尿病病人饮食以益气养阴为主,食疗的原料以山药、麦冬、枸杞多见。肾病患者,可服茯苓皮、黑豆等。

因时而异

一年四季春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,气候的不断变化,对人体生理机能会产生一定影响。中医学认为饮食顺应四时变化,能保养体内阴阳气血,《饮膳正要》说:“春气温,宜食麦以凉之;夏气热,宜食菽以寒之;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;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

春属木,应于肝,肝亢于春,肝木过旺可克制脾土,因酸味属木,故“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”,倡导应少食酸涩、油腻食物,以增强脾胃功能,保护稚嫩的阳气。

夏季五行属火,在味为苦,在脏为心,心气火旺,能克肺金,故夏季饮食之味,宜减苦增辛以养肺。夏季心旺肾衰,虽天气炎热,不宜过食冰冷,以免腹部受寒气,民间就有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的说法,忌食肥甘油腻难以消化和腐败变质食物,以免发生疾病。

秋季肺气金旺,气候凉爽,但易出现干燥气候,故秋季饮食养生应以防燥护阴、滋肾润肺为主,饮食应注意“少辛增酸”,以养肝气。具体点说,应少吃椒、葱、薤、蒜等辛燥食品,多进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甘蔗、菠菜、白木耳、梨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顺应秋天沉降之气,适当进补,民间有“贴秋膘”的说法。

冬季寒气当令,寒为阴邪,易伤肾阳。故冬季饮食以保阴潜阳为原则,应进热食,并给予温补阳气类膳食,可选用牛羊肉等温补性食物,还应注意多食用些菠菜、豆芽等新鲜蔬菜,不可食生冷食物。因冬属水,应于肾,冬季肾水正旺,咸属水,心属火,多食咸容易助水克火,令心受病,苦味属心,多食味苦食品,以保心肾相交。冬天阳气聚于内里,还容易上火,此时不可吃苦寒泻火的食物,要遵循用寒远寒的原则,冬天多吃些萝卜能使火气消下去。

此外,还要注意根据地域及相应的气候、环境不同,选择不同的进补方法,在此不再赘述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shjkbj.com/3448.html

标签: 标签1标签2
分享给朋友:

“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” 的相关文章

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

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

大家需要注意的是,适合吃什么食物,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,不能太过机械,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,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。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讲到人体五脏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)就可以用不同颜色、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。 食物...

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?该怎么吃?

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?该怎么吃?

人食用生花生仁后,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,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,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,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,从而达到治疗泛酸、烧心和轻度胃溃疡的目的。 研究发现,人食用生花生仁后,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,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,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,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,从...

蘘荷:活血调经消肿毒

蘘荷:活血调经消肿毒

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,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。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,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。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,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,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、有代表性的,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。 生姜的“亲姊妹” 村民的“野人参” 在江苏如东,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。你...

秋风起,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

秋风起,蟹脚痒 如何吃蟹有讲究

螃蟹虽肉嫩肥美,但中医学认为其味咸、性寒,实属寒凉之物,故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孕妇都不应过多食用。 俗语有云“秋风起,蟹脚痒;菊花开,闻蟹来”,意思是说,螃蟹一年四季都能吃,但是秋天是吃蟹最好的季节。中国民间素有“蟹肉上席百味淡”的说法,美食家将吃螃蟹作为“秋天最隆重之事”,就连著名作家梁实秋...

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

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

金秋时节,没有冬季的寒冷,少了夏季的炎热,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,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。 金秋时节,没有冬季的寒冷,少了夏季的炎热,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,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。整个夏季,因炎热少食的人们,便可以在这个季节好好食补,为应对寒冷的冬季奠定良好的基础。 秋季食疗本草多...

栀子花花香、味美亦疗疾

栀子花花香、味美亦疗疾

栀子花做成美食,味道也很好;栀子花苦寒,能人血分而清邪热,还可用于辅助治疗疮肿毒、肠风下痢、血热妄行等病症。 栀子花分大花栀子、小叶栀子等几种,而其中的山栀子,亦名野桂花、玉荷花等。栀子花是难得的消暑花卉,还可以用来熏制花茶、制作食品和烹调食用,更是一味使用广泛的中药。中医认为,栀子花性寒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