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美食养生 > 正文内容

清热润肺话柿子

生活百科6年前 (2019-11-12)美食养生433
金秋时节,柿子成熟季节,黄橙橙的果实挂在枝头,诱人口水。成熟后柿子不仅味美,且有清热、润肺、止渴功效,主治热渴、咳嗽、吐血等。

金秋时节,柿子成熟季节,黄橙橙的果实挂在枝头,诱人口水。成熟后柿子不仅味美,且有清热、润肺、止渴功效,主治热渴、咳嗽、吐血等。

未成熟的柿子剥除外果皮,日晒夜露,经过1月后,放置席圈内,再经1月左右,即成柿饼。其味甘涩、性寒,有润肺、止血、健脾、涩肠之功效,主治咯血、吐血、便血、尿血、脾虚消化不良、泄泻、痢疾、喉干音哑。用法:生食、煎汤或烧存性入散剂。

但脾胃虚寒、痰湿内盛者不宜食。如治咳嗽:柿饼烧灰存性,蜜丸,滚水下;治热淋:柿饼、灯心草等分,水煎日饮;治血淋:柿饼烧灰存性,为末,米饮调服。剥下的柿皮味甘涩、性寒,有清热解毒之功效。主治疔疮、无名肿毒。用法:鲜品贴敷。

食用柿子时将柿蒂收集起来,洗净、晒干,也可入药。其味苦涩、性平,有降逆下气之功效,主治呃逆。用法:9~15克煎汤;或入丸散。如治呃逆:柿蒂、丁香、人参各等分,水煎,饭后服;治呃逆不止:柿蒂烧灰存性,为末,黄酒调服,或用姜汁、砂糖等分和匀,炖热徐服。

霜降后采收柿叶,晒干,切成小片贮存备用,其味苦、性寒,有止咳定喘、生津止渴、活血止血之功效,主治咳喘、消渴、各种出血、臁疮。用法:5~10克煎汤内服或研末外敷。如治多种出血:干柿叶研细末,口服,每次5~10克,日3次;治高血压:柿叶10克,每天开水泡茶频服,可软化血管,增强血管弹性,辅助降低血压。

需注意的是柿子宜饭后吃,空腹吃柿子易患胃柿石症。有脾胃虚寒、痰湿内盛、外感咳嗽、脾虚泄泻、疟疾、产后、病后、疝、痧痘等症均不宜食,亦不可与蟹同食,否则令人腹痛泻。柿子含单宁,易与铁质结合,从而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,所以贫血患者应少吃为好。患有慢性胃炎、排空延缓、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者,胃大部切除术后,不宜食柿子。柿子含糖量较高,故糖尿病人不宜食用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shjkbj.com/3147.html

标签: 标签1标签2
分享给朋友:

“清热润肺话柿子” 的相关文章

“药食同源”要认清 莫学神农“尝百草”

“药食同源”要认清 莫学神农“尝百草”

现代很多人对“药食同源”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,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,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,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,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。 脱发要吃何首乌、肾虚进补枸杞、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……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“养生经”,不知道让...

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

清热解毒空心菜 两款简单药膳方

中医认为,空心菜味甘性寒,入肠、胃经。具有凉血清热、利湿解毒的功效,主治鼻衄、便秘、淋浊、便血、尿血、痔疮、痈肿、蜇伤、蛇虫咬伤等。 民谚“南蕹西芹,菜蔬之珍”,是说蕹菜乃是菜中佳品。蕹菜俗名空心菜、通心菜。鲜嫩青绿的蕹菜,清香淡雅、清脆爽口,容易消化,且营养价值较高,适合中老年人和小儿食用...

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

食物有五味 五味对应调五脏

大家需要注意的是,适合吃什么食物,是从五脏的特性和不同需求说的,不能太过机械,每种味道列举的食物也不一定完全准确,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时候要灵活。 人体有病可以用不同味道的药物进行补泻治疗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讲到人体五脏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)就可以用不同颜色、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进行调理。 食物...

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?该怎么吃?

吃花生可以去烧心吗?该怎么吃?

人食用生花生仁后,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,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,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,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,从而达到治疗泛酸、烧心和轻度胃溃疡的目的。 研究发现,人食用生花生仁后,经胃的蠕动搅拌成稀糊状,这时其油便附着在胃黏膜上,这样能防止胃黏膜炎症扩散,使体内胃酸分泌大大减少,从...

蘘荷:活血调经消肿毒

蘘荷:活血调经消肿毒

蘘荷的食用部分和生姜一样主要在根部,要取其地下新生茎芽。因为枝叶跟生姜的枝叶真的太像,所以有的地方直接把蘘荷叫洋禾姜。 相较于初春的野菜,初秋的野菜似乎少了很多,如果要说比较特别的、有代表性的,蘘荷应该有一席之地。 生姜的“亲姊妹” 村民的“野人参” 在江苏如东,这里的老百姓叫它洋合笋。你...

一甜一咸两道粥,为“三高”人群解忧愁

一甜一咸两道粥,为“三高”人群解忧愁

胖人多湿,肥人多痰。湿从哪里来呢?脾主运化水湿,是津液代谢的枢纽。一旦脾虚弱了,不运化了,就会产生痰湿。 肥胖是“三高症”的温床 “三高症”是指高血压、高血糖(糖尿病)和高脂血症。它们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“富贵病”,可能单独存在,也可能相互关联。如: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症,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