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美食养生 > 正文内容

祛病延年话灵芝

生活百科6年前 (2019-11-12)美食养生381
灵芝,又名瑞草、红芝,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的一种腐生真菌,也是分解纤维素、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真菌。

灵芝,又名瑞草、红芝,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的一种腐生真菌,也是分解纤维素、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真菌。

灵芝具有扶正固本等功效,被《神农本草经》称为上品。虽无回天再世之力,但“煮百沸其味清芳,饮之明目、脑清、心静、肾坚”。从《神农本草经》到《本草纲目》,对它的药性、功效都做过较为详细描述,谓紫芝“主耳聋,利关节,保神益精,坚筋骨,好颜色,久服轻身不老延年”;谓赤芝“主胸中结,益心气,补中增智慧不忘,久食轻身不老,延年成仙”。灵芝有益补心、肾,调节血压,健脑养胃,消炎利尿,保肝抗癌和降低血糖等作用,对神经衰弱、支气管哮喘、肾炎、矽肺病和关节炎等症有良好疗效。另外,还有解毒(如误食野生毒蘑菇)的功能。

灵芝味苦,尤以赤芝为最,但苦而香,可以加入蜂蜜等调味。根据灵芝的特点,采用以下食用方法,既简便,效果又好。

灵芝饮品

整芝切片后加清水放置文火中炖煮二小时,取其汁加入蜂蜜后即可饮用。

灵芝泡酒

将灵芝剪碎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,三五天后,当白酒变成棕红色时即可饮用,也可加入冰糖或蜂蜜。

灵芝煲汤

灵芝清补汤原料:灵芝15克,红枣23克,党参23克,枸杞子24克,人参须15克,猪排骨300克。

制作方法:将灵芝等药材浸入6000毫升水中约10分钟(用布袋装好,扎口),再加入排骨,文火煮三小时,捞出布袋,再加盐调味,每次250~300毫升,吃肉喝汤每天1次。可清润提神,健脾开胃。

灵芝蹄筋汤原料:灵芝15克,黄芪1克,猪蹄筋100克、葱、姜等调料适量。

制作方法:将灵芝、黄芪装纱布袋内,扎口;猪蹄筋洗净与灵芝、黄芪及水共炖至熟烂,去药袋,调味,饮汤食肉。可健脾安神,益肾养肝,适用于慢性肝炎、食欲不振、体虚乏力、神经衰弱等人群。

灵芝陈皮老鸭汤原料:灵芝50克,陈皮1个,老鸭1只,蜜枣2枚。

制作方法:先将老鸭剖洗干净,去毛、去内脏、去鸭尾,斩大件,灵芝、陈皮和蜜枣分别用清水洗干净,然后将以上材料一起放入已经煲滚了的水中,用中火再煲三小时,用少许盐调味,即可佐膳饮用。可行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、滋阴补虚、利尿消肿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shjkbj.com/2997.html

标签: 标签1标签2
分享给朋友:

“祛病延年话灵芝” 的相关文章

“药食同源”要认清 莫学神农“尝百草”

“药食同源”要认清 莫学神农“尝百草”

现代很多人对“药食同源”的认识已经违背了它最初的本意,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可以划等号,在治病或者调理身体的时候盲目把药物当食物去使用,或者夸大某些食物的药用价值,以食物去追求其治病的作用。 脱发要吃何首乌、肾虚进补枸杞、补血来点当归和人参……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“养生经”,不知道让...

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,内服宽胸阳

亦菜亦药话薤白 外敷治疮疡,内服宽胸阳

薤白用于治疗疾病历史非常悠久,它的功效很多,比如行气导滞,对于用薤治疗心病的记载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出现了 有一种蔬菜,远看像韭,细长有剑脊;近看像葱,青绿又中空。从地里拔出来又像蒜,甚至连味道都像蒜一样辛辣,简直就是这三种蔬菜的合体!明代著名中药学家李时珍对它的描述颇有诗情画意:“二月开...

豆卷又称“如意菜” 利水泻湿又祛斑

豆卷又称“如意菜” 利水泻湿又祛斑

豆卷又称为豆芽,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,《神农本草经》中称豆卷:“味甘,平。主湿痹筋,挛膝痛”。 豆卷又称为豆芽,是由豆类在黑暗湿热环境中发芽而成,因为其外形像一把玉如意,故又被称为“如意菜”,豆卷与豆腐、酱及面筋被西方并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。豆卷与笋、菌又被古人并列为素食鲜味三...

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

五谷丰登瓜果香 食物养生保健康

金秋时节,没有冬季的寒冷,少了夏季的炎热,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,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。 金秋时节,没有冬季的寒冷,少了夏季的炎热,满目都是丰收的稻蔬瓜果,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大好时节。整个夏季,因炎热少食的人们,便可以在这个季节好好食补,为应对寒冷的冬季奠定良好的基础。 秋季食疗本草多...

栀子花花香、味美亦疗疾

栀子花花香、味美亦疗疾

栀子花做成美食,味道也很好;栀子花苦寒,能人血分而清邪热,还可用于辅助治疗疮肿毒、肠风下痢、血热妄行等病症。 栀子花分大花栀子、小叶栀子等几种,而其中的山栀子,亦名野桂花、玉荷花等。栀子花是难得的消暑花卉,还可以用来熏制花茶、制作食品和烹调食用,更是一味使用广泛的中药。中医认为,栀子花性寒,...

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

处暑节气仍长夏 推荐3款祛湿粥茶

长夏涵盖了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五个节气,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,所以,长夏养生重在防湿、祛湿。 虽然处暑了,但目前仍处在长夏这一阶段。长夏涵盖了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五个节气,长夏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夹湿,所以,长夏养生重在防湿、祛湿,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祛湿粥茶饮: 茯苓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