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养生文化 > 正文内容

《内经》对养生学的贡献

生活百科6年前 (2019-10-18)养生文化714
《黄帝内经》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,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的认识的大量知识,对于养生从理论、原则和方法等,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。

《黄帝内经》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,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的认识的大量知识,对于养生从理论、原则和方法等,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。从而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。

1.对生命起源及本质的认识

《素问》指出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”。“天地合气,命之曰人”。同时认为阴

阳乃生命之源,“生于本,本于阴阳”。

《灵枢》云:“生之来,谓之精,两精相搏谓之神”。

《黄帝内经》对生命起源本质的认识是唯物的,也是符合实际的。

2.对生命规律的认识

《内经》对人体生、长、壮、老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。不仅注意到人生历程中年龄阶段的差异,而且充分注意到了性别上生理区别。如在《素问 上古天真论》中,男子以八岁为一生理阶段,女子以七岁为一生理阶段的递变规律,分别详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规律和特点,又详细论述了衰老变化的过程及其衰老的各种表现,为防病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。    

3.顺应天时的整体保健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《内经》把人体和自然界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,因而强调适应自然变化,避免外邪侵袭,提出了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,“顺四时而适寒暑”,“法于阴阳,和于数术”等顺应天时的预防保健的观点。

4.提出了养生原则和方法

《内经》提出的“治未病”这一预防为主的原则,对养生有重要的意义。这是养生保健的基本出发点。同时,阐发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原则和大量方法。

如,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调和阴阳,协调脏腑,疏通经络,饮食有节,劳逸适度,节制房事等等。

总之,先秦时期是中医养生学的奠基时期。在这一时期里,先秦诸子的“百家争鸣”,使人类认识自然,认识生命,在养生保健实践方面,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,分别提出了许多养生的理论、原则和方法。而《内经》则是这一时期的内医学发展的系统总结和结晶,它为中医养生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shjkbj.com/186.html

标签: 标签1标签2
分享给朋友:

“《内经》对养生学的贡献” 的相关文章

元气有定数谨护保全之

人生命的开始,先天的禀赋多少就已确定。这个先天的禀赋就是元气。元气看不见,摸不着,附含在气血之内,起决定作用,人在成形时就有定数。 “元气有定数,谨护保全之”。——语出清代名医徐大椿在《医学源流论》释文:人生命的开始,先天的禀赋多少就已确定。这个先天的禀赋就是元气。元气看不见,摸不着,附含在气血之...

古今名人抑怒养生

生活中,常有人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发怒气,不仅伤了朋友间的和气,还有损自己身体健康。请看一下古今名人遇不顺心想发怒时,如何抑怒养生。 生活中,常有人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发怒气,不仅伤了朋友间的和气,还有损自己身体健康。请看一下古今名人遇不顺心想发怒时,如何抑怒养生。“佩韦以缓气”的西门豹 《韩非子》载...

仿生养生 大益身心

选择养生方法,我则特别崇尚从现实生活中,从周围接触到的那些既健康、又长寿的寿星身上,吸取鲜活的、行之有效的做法,通过亲身践行,来获得效益。 养生有法,但法无定法。当前养生盛行,方法众多,有饮食养生、运动养生、休闲养生、旅游养生、生理养生、精神养生、保健品养生,甚至还有药物养生……举不胜举,这就需要...

什么是养生?我们该如何养生?

什么是养生?我们该如何养生?

 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,少受疾病的侵扰。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,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,什么是养生的呢?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?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!   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。那么,什么是养生?为什么要养生?如何养生?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...

养生别乱来!弄懂这些东西,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!

养生别乱来!弄懂这些东西,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!

 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?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?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?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。  我们从《黄帝内经》说起,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,充分考虑了天、地、人之间的关系,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,将天时气候、地域环境、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,形成了“三因制宜...

易经养生: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!

易经养生: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!

  《易经》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。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,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,但其思想、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,中医养生遵奉“阴阳中和”的思想就来源于《易经》。千万年来,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,融入百姓日常生活,以风俗习惯、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