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四季养生 > 冬季养生 > 正文内容

入冬防“寒邪” 牢记三字经

生活百科5年前 (2019-11-12)冬季养生463
中医里有“六邪气”,分别为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,其中寒性凝滞。秋末冬初,天气渐寒,寒邪由外而入,主要侵袭人的头部、肩颈、背部、口鼻等处。时下,正值“小雪”节气,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一些措施,防止寒邪侵犯身体。

中医里有“六邪气”,分别为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,其中寒性凝滞。秋末冬初,天气渐寒,寒邪由外而入,主要侵袭人的头部、肩颈、背部、口鼻等处。时下,正值“小雪”节气,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一些措施,防止寒邪侵犯身体。

1.头和脚最易受寒

寒邪容易侵袭人体五个部位,头、肩颈和背部、口鼻、前胸和腰腹、腿脚,其中头和脚最易受寒。

头为“诸阳之会”,突遭雨淋或不戴帽子,寒湿会侵袭头部,出现头痛、头昏、头部沉重的感觉。晚上洗头后湿头发睡觉,也容易遭受寒邪侵入,所以,一定要擦干、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头发后再入睡。

肩颈和背部受寒日久,可引起颈椎病、肩周炎、背痛等病症,最简便的缓解方法是在洗澡时调高水温,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。

中医总说“寒从足下生,病从寒中来”,一些人甚至秋冬不穿袜子,很容易诱发老寒腿、膝关节炎等。每晚多用热水泡脚,可以促进腿脚血液循环。

2.驱寒牢记“三字经”

入冬后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,牢记“三字经”,防止寒邪侵犯身体。

顺时令 多吃水果蔬菜,如苹果、萝卜、白菜等。一日三餐有规律,晚餐宜清淡、易于消化。

晒太阳 午后太阳当头之时,晒20分钟左右,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、养脑补阳的作用。

迈开腿 “动则生阳”,阳气足,寒湿就容易排出。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、散步、骑车等。

少熬夜 熬夜的人大都有类似的感受:一到凌晨三四点钟,就会手脚冰凉、浑身发冷、脑子不听使唤,这其实就是熬夜内耗气血,寒邪趁虚入侵人体,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。因此,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以防寒邪伤身。

不发怒 越是冬季,越要把控好情绪,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。特别是中老年人,要高高兴兴待人待事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shjkbj.com/1623.html

标签: 标签1标签2
分享给朋友:

“入冬防“寒邪” 牢记三字经” 的相关文章

冬日谨防冻疮复发

冬日谨防冻疮复发

中医认为,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,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,外寒侵袭,损伤阳气,寒凝血瘀而致。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,它是由于气候寒冷、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,好发于耳部、鼻部、面颊、足跟、手指,症见局部皮肤发凉,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,按之柔软。严重时出现水疱,...

宝岛台湾的冬令进补

进入冬季,人们开始重视“冬藏”,此时食补易于被人体吸收、利用和贮藏,可使人体元气充沛,体质增强,我国台湾的补冬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,在立冬开始就盛行进补,谓之“补冬”。 进入冬季,人们开始重视“冬藏”,此时食补易于被人体吸收、利用和贮藏,可使人体元气充沛,体质增强,以利来年春天更好地拼搏。我国台湾...

冬季暖胃三小妙招

高良姜暖胃止痛,干姜温中散寒,二者都含有挥发油,可排除消化道积气,缓解胃脘疼痛。 热姜粥:高良姜10g,干姜5g,大米50g。将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,快熟时,加入高良姜、干姜,至米熟粥成即可,温热服食。高良姜暖胃止痛,干姜温中散寒,二者都含有挥发油,可排除消化道积气,缓解胃脘疼痛。 茴香外敷:取小...

三九四九宜喝羊肉汤

小寒过后,全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也是寒气最重的时候,我国民间有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的说法。此时补益人体阳气最合适,喝碗羊肉汤最为恰当。 小寒过后,全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也是寒气最重的时候,我国民间有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的说法。此时补益人体阳气最合适,喝碗羊肉汤最为...

冬日饮食宜减盐

冬天历来是进补的季节,在饮食上很有讲究。但此时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了补,而忽视了味,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,有一个基本原则,即是不宜咸应减盐。 冬天历来是进补的季节,在饮食上很有讲究。但此时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了补,而忽视了味,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,有一个基本原则,即是不宜咸应减盐。 中医理论认为,心在上...

大雪节气养生必吃9种蔬菜

大雪节气是进补的大好时节,但不要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,要根据地域、天气吃不同的食物。大雪节气适当摄入“白食”,如大白菜等,有冬补的食疗功效。 1、大白菜 大雪节气期间空气特别干燥,常吃大白菜能起到润肠、护肤养颜的效果。在冬天,白菜是餐桌上最必不可少的蔬菜,民间素有“冬日白菜美如笋”、“百菜不如...